1903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人类首次实现“航空梦”。
120年后,中国京杭大运河畔,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启动建设。江苏省惠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惠山高新区”)的“飞天梦”正式启航。
转型升级:锚定新赛道
(资料图)
运河悠悠,千年不休。
生长在水边的人们,善于抓住机遇,始终勇立潮头。
惠山高新区所在的洛社镇,大运河穿城而过。明清时期,便以“人物往来之盛,商贾辐辏之多”闻名江南。到了民国,民族工商业在此萌芽,涌现出“电池大王”丁熊照,上海蓬莱国货市场创办人、著名教育家匡仲谋等工商业先驱。
进入20世纪80年代,洛社勇担改革先锋,“村村冒火,处处冒烟”,以洛社镇模具厂为代表的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苏南模式”和“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全镇工业基础扎实,产业门类齐全,拥有工业企业2700家,市场主体10000余个,两次荣获“中国乡镇之星”称号,常年位于全国百强镇排行榜前列。
任何一种增长模式,都不可能一劳永逸。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苏南模式”开始出现高产值与低收益的矛盾、经济发展能量与区域容量的矛盾以及产业技术与高新技术供给不足的矛盾。
对于洛社而言,曾经的先发优势,反倒成了后续发展的“包袱”。土地容量不够、资源空间不足,产业大而不高、泛而不精、多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以高效益、强技术为核心的高质量转型迫在眉睫。
与古为新。2021年,洛社镇获批筹建惠山高新区,成为无锡最年轻的省级高新区。凭借骨子里“敢闯敢为”、“创新进取”的工商基因,洛社再一次“站”立潮头,为实现“鲲鹏迭变”、“二次腾飞”奋力探路。
起步即是高点。惠山高新区编制了总体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廊两带三心四片”的空间结构和以航空航天、未来汽车、智慧物流为主导,补充发展工业互联网、增材制造、数字孪生等N个新赛道的“3+N”现代产业体系。
航空航天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皇冠”,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惠山高新区获批当年,便“瞄准”了这条新赛道,揭牌成立无锡市唯一的市级航空航天产业园——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随后,邀请业内专家学者编纂了《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发展规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
根据规划,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聚焦“专精特新”,做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即“两机”1个主导产业,塑造机载设备、研发试验与检验检测2个特色产业,培育商业航天1个新兴产业。2025年,园区产值力争达到30亿元,集聚航空航天企业总数50家,成为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
无中生有:全链式招商
站在洛社大桥上远眺,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自今年2月10日开工以来,项目施工有序推进。目前,桩基工程基本结束。
筑好巢,引凤来。实际上,针对航空航天产业园的招商从未停歇。自筹建以来,惠山高新区专门成立了3支招商小分队,常年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招商推介。
在小分队骨干队员赵宇佳的办公桌上,一张招商地图格外引人注意。地图上的许多城市,都被他用红笔画上了圈圈。这些都是赵宇佳去拜访过的地方。赵宇佳介绍,每次外出招商,少则去三四个项目地拜访,多则八九个。一年跑下来,地图上画满圈圈,第二年又得换新。
近年来,惠山高新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围绕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坚持“内生”与“外引”并重、提质与增量并举,全力招引重大项目,建强产业集群,打造园区矩阵,优化营商环境。
“这也是一种‘无中生有’。”惠山区委副书记、惠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吴虹娟坦言,抢占航空航天产业新赛道,惠山高新区并不具备先天优势,靠的是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决心和勇气。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院士团队的碳基复材项目、匈牙利玛格努斯航空的整机项目、深圳奥斯诺导航的航空核心器件项目等一批优质航空航天项目已经落户惠山高新区。
作为新兴产业,航空航天项目对资本的投入要求很高。围绕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惠山高新区制定了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12条专项政策,未来5年,将拿出50亿元政策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组建10亿元的惠萃恒益产业母基金,引入金浦、复星、航发等基金,通过“基金+产业+产业园”模式,“以投带引”,打造产业、创新、资本等要素融通的全链式招商生态。
“不仅限于生产、研发,与航空航天产业有关的会展、金融、商务等各个环节全链条打通,惠山高新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江苏心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超给予高度评价。
内生驱动:建设科创载体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兴产业“加速跑”的内驱动力,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竞逐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惠山高新区矢志将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迭变的战略性抓手,坚持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一方面,招引优质项目,实现“无中生有”。另一方面,大力建设科创载体,为项目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提供科技支撑,创造更多从“0”到“1”的飞跃。
近年来,惠山高新区积极向外借智,拓展高校“朋友圈”,在“家门口”布局建设科创载体。通过“政产学研”合作,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开发、成果转化、平台共建、人才合作与交流等工作。两年内,惠山高新区将建成80万平方米的高端载体。
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挂牌成立的先进技术长三角转化中心无锡分中心,重点聚焦“两机”“民机”等专项任务,开展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创新研发。相关科研团队已入驻开展工作。
此外,以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为科技导向的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已经开工建设。以航空航天、星地物联科技为导向的运河科创绿洲项目一期,将于年内开工。
“这里的服务非常专业、贴心、周到,营造了很好的创新氛围,让我们能够安心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执行院长孔祥浩告诉记者,在惠山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在研发平台、实验条件、人才引培、产学研深度融合、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进展,由研究院搭建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也在发挥“最强大脑”的作用,持续赋能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创载体对人才的吸附作用也在显现。近年来,惠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不断集聚,拥有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7人,省“双创博士”10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4人,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领军团队1个,创新创业人才12人。
飞向蔚蓝,逐梦苍穹。
4月17日,惠山高新区在北京举办2023年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发布暨投资环境推介会,链入更多高端航空航天资源。不久的将来,这些资源也将在惠山高新区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