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古树村的追光致富路

时间:2023-06-26 15:15:08    来源:掌上曲靖

在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的陡红村因古木多、长寿老人多而闻名遐迩。这个小村落,80岁以上的老人有22人,年龄最大的92岁。几年前,村中95岁以上的老人为数不少,百岁老人也有几个。

“老人高寿,在于环境好。”83岁的村民戴正纯说。陡红村古木成荫,被政府部门挂牌标记的古树就有40多棵,一些古树要六七人合抱才能围住。村子周边的山上,也都层层叠翠。绿水青山,不仅是陡红村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


【资料图】

“山上的树能够成长起来,‘电力’是当之不愧的大功臣。”74岁的戴普亮曾是村里的小学教师。他告诉记者,在家电进村前,一户人家每年要8吨木柴才够生产生活取暖用。

彼时,村民的主要农活,除了种地,就是砍柴。村子周边山上的树全被砍光,连树桩都被刨完,只能去到更远的山上砍柴。村民砍柴时,光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2个多小时。村与村之间也因林木缺乏而“偷树”,秋冬是砍柴的旺季,每天晚上,陡红村都要组织10多人组成“护林队”,在山上巡逻,防止其他村子的人趁夜来偷砍。

山林砍伐过度的直接后果,是村中饮水困难。戴普亮还记得,全村的生活用水,要到一公里外的龙潭去挑。由于挑水的人多,出水量少,常有数十人在出水口排队,往往下午5点多出发去挑水,要晚上9点多才能挑回来。

村民取暖、饮水困难的改变,源于村里供电状况的改变。村子于1994年通电,后经数次农网改造后,各种家电纷纷涌入村内。如今,电饭煲、电磁炉、洗衣机、猪草机、钢磨等家电走进了每家每户。

戴正纯对很多往事已经记得不太清,但对村里1994年通电的情形,却还犹如昨天发生的事一样:“那一年农历六月间,光明工程正式启动,村里20多人参与搬运电杆,当时没有通汽车路,电杆全部从15公里外的村公所拖来,3天才能拖一棵。经过半年左右的努力,当年腊月二十四,村里亮起了电灯,通电的那天晚上,全村男女老少舍不得睡觉,一直欢呼到天亮。”

后来,村里的电网不断改造升级,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会泽供电局在村里投入180万元,新增变压器2台、增容200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4500米。

村民代增万借助电力抽水,种植了50亩白芨、10亩黄精,还种植了120多亩辣椒、烤烟和玉米。据其介绍,市场景气的年份,每亩白芨和黄精的产值就有一万多元,全年下来,种地的收入有30多万元。

“如果没有可靠的电力供应,根本盘活不了这么大的产业。”代增万介绍说,从农历2月开始,中药材每周至少浇水一次,辣椒和烤烟的种植更是从育苗开始就离不开浇灌。而种植地距离水源点足有一公里,所有浇灌,全靠电力抽取。烤烟除了浇水外,烟叶烘烤同样离不开电力,电烤房不仅保证了烟叶烘烤的质量,还大幅提高了烘烤的数量效率,安全性也得到有效保障。

据了解,在陡红村,像代增万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全村3400亩土地,依靠电力抽水浇灌的就有1300多亩。电网建设的升级,不仅让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质”的改善,村里的经济也因之而迸发出新的活力。

曲靖日报记者 杨紫羽 通讯员 杜明彦 张国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