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大幅下降至1.74%,创下历史新低,并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提出“不低于1.8%(含)”的评分标准,引发外界关注和热议。
(资料图片)
7月3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3年第3季度)》中的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指标预测显示,今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净息差分别为1.74%、1.73%、1.73%。
“无论是从监管,还是从银行自身来看,很难说合意的息差水平是多少。”7月3日,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出的息差问题时表示,宏观来看,就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盈利和实体经济盈利达到一个均衡状态,这是理想状态,“但是所有经济体,都是不断地动态过程中找到平衡点,我国同样如此。”
陈卫东表示,实体经济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率或者盈利能力,银行是没有办法获得发展盈利空间的,所以我国尽量使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和银行盈利水平形成良性互动。
在近日密集召开的各家银行股东大会上,净息差也成为了最受关注的问题。综合回应来看,今年后三个季度净息差预计还会走低,但降幅较今年一季度会明显收窄。
上述报告还显示,2023年,以量补价仍是银行盈利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同时,综合化经营稳步推进,理财、代理、托管、基金等领域非息业务发展有望持续回暖。报告并预测称,“2023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回归6%水平,助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息差降幅趋缓
上述对未来三个季度净息差走势的判断与当前国有大行的说法吻合。
“进入二季度,息差降幅明显趋缓,可以说全年最大降幅已经在一季度集中兑现。”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近日在该行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后续我们感觉到下行压力会有所缓解。展望未来,息差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虽然大背景下,息差仍然有下行压力,但是我觉得能够趋向于稳定。”
刘建军还表示,有两个积极因素也在显现:一是整个市场利率有所回升,该行非信贷资产投资收益率在边际上已经有所改善;二是贷款需求有保障,对价格也形成一定的支撑。
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近日在该行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当前该行净息差下行压力逐步趋缓。从资产端看,随着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边际改善,同时积极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新发放贷款利率的下行压力有所减轻;从负债端看,受益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持续释放,以及主动加强精细化定价管理,存款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得到缓解。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该行年度股东大会上也表示,展望未来,净息差下滑还是一个趋势,因为整个LPR下行以后贷款端重定价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净息差还有一定的下行压力。“总体上来说,一季度下滑幅度比较大,后面三个季度下滑的幅度会相对小一些。”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表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多方分析认为,上述表述意味着下半年仍有一些举措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未来看,预计监管部门会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负债端的成本,不断推进稳定净息差的工作。“具体可以通过限制过度无序的高息揽储行为,或者调整存款自律上限,又或者提高银行自身的存款定价能力等,从上述不同方式综合地稳定净息差。”
刘建军也认为,预计存款付息率后续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有:首先,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将有效带动付息成本下降;其次,今年该行把降存款成本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后,外部环境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降成本。
让利需先降本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当前银行净息差已降至历史最低位水平,银行经营明显承压,而一些企业也将获得的廉价资金投资银行理财等。
“降息问题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两难问题’。”李佩珈分析称,一方面,当前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背景下,既有进一步降息以帮助企业降低债务负担、增强投资信心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进一步降息又可能牺牲长期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且容易引发“资金使用效率下降”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在上述报告中,中国银行研究院以专题文章《中长信贷与投资增速背离的原因及建议》分析了市场关注的信贷资金流向问题。
文章称,在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影响下,信贷大幅多增、企业投资动力不足导致现金管理需求大幅上升。文章通过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化分析出,企业获取资金后可能并未完全用于生产投资,不少资金又回到了金融体系内。
“相较于企业稳步恢复的资金需求来说,资金整体供过于求从而出现闲置,不少企业在拥有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并未将所有资金用于实际生产环节,而是加大了对各类理财产品的购买,试图获得低风险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政策调控效果。”文章表示,企业获取的低成本资金本身即有政策驱动因素,在获取低息贷款情况下,不从事实际生产转而购买理财获益存在不合理之处,这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引导。
不过,李佩珈也表示,专题文章提到短期来看确实出现了(中长信贷与投资增速)背离,但这并不否定信贷对于整个助力投资增长的重要作用。
“很难绝对地说我国出现了资金使用效率下降问题,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多增也可能与流动性管理策略变化有关。”李佩珈强调,因此既需要对低利率环境下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现象保持高度关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资金流向监测数据,为我国“资金使用效率下降”问题给出更加准确的回答。
为此,李佩珈认为,对于降息问题要全面辩证看待,不要“一边倒”得简单认为降低贷款利率就是好的,既要着眼于帮助企业债务负担,也要考虑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关注低利率环境下可能蕴含的金融新风险。“未来,降息的一个关键含义是帮助银行稳定负债成本的资金压力,为银行让利于企、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创造条件。”
而从今年6月先下调存款利率再下调政策利率从而带动LPR利率下调的做法来看,或已遵循了上述思路。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